“你的痛苦,我用心感受;你的故事,我不会忘记”
一份“平行病历”,一段感人故事,一个温暖医院
“5.12”国际护士节,这是全世界护士共同的节日。我们总喜欢把护士比喻成白衣天使,一年四季,他们总是身穿护士服、头戴洁白燕帽,脚步轻快、面带微笑。但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当他们立志成为生命守护者的那天起,就需要用一生的真诚和全身心的投入去践行。
疾病和疾痛是两个不同的世界。一个是医护人员的世界,一个是病人的世界。医护人员在观察与记录疾病,而病人在体验和叙述病痛;医护人员处在寻找病因与病理指标的客观世界,病人却在诉说身体和心理痛苦经历的主观世界。再多的客观检查指标,也无法替代病人诉说出正在承受的痛苦。
那么,如何才能架起两者之间的桥梁,真正进入病人的世界呢?“我想答案就是共情。”今年3月份以来,浙江新安国际医院探索实施“平行病历”制度,鼓励医务人员把护理过程中正规病历之外的细枝末节、心理过程乃至家属的感受都记录下来,换言之,就是“探索病人背后的故事”。迄今为止,全院400余名护理人员已经写下了三百余份“平行病历”,一段段文字背后,是一个个或感人或温馨的故事,承载的是医务人员对病人的诚挚沟通,是“温暖新安”医学人文精神的又一次诚挚探索。 “医学首先是一门人的科学,生病的是人,所以医务工作者除了关注病人的疾痛,更应该关注人。”新安国际医院护理部主任张小红是医院“平行病历”的推行者之一,在多年的护理经验中,她越发认识到医学发展到今天,需要从“脏器和系统”回归到“人”的本质,医务工作者要聚焦到人本身。 “我常常感觉周阿姨是一位人生的导师,她对生活的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边的人。”2016年毕业进入新安国际医院血透室工作的赵凯佳是一个温和的大男孩,他的篇“平行病历”记录的是一位豁达开朗的患者对自己和其他患者产生积极影响的故事。“患者来血透室,一上机就要4个小时,每周3次,这种长期、不能间断的治疗让很多患者苦不堪言,所以周阿姨的豁达和乐观就显得特别难得。”赵凯佳说,这位患者所拥有的坚韧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正是我们每个人需要学习的,尤其是应该向其他患者传播的。
“他们的爱情,我们不懂,但后来再见到他,竟然觉得他没有那么‘啰嗦’了…”在8B病区,很多医务人员都认识一个有些“啰嗦”的患者家属,他对妻子的任何治疗都要反复询问、再三确认,一遍遍交代医生护士帮自己“保守秘密”。护士张梦欣通过与他们夫妻的沟通和深入了解,被这个“啰嗦”丈夫背后的深情所感动,写下了“春风十里不如你,难得把爱藏心底”的“平行病历”。通过微信群的分享,病区所有护理人员都被深深感动,再也不觉得这位家属“啰嗦”了。
“‘让医院温暖起来’是医院一直坚守的目标,也是医院所有白衣天使执着的追求”,新安医院护理副院长金钰梅讲到。为此,医院自建院以来一直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从细节着手,通过改善临床护理条件、举办专科护士培训班、优化完善护理流程、增加人文关怀等多种措施,提高护理水平和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收获了广大患者的认可和口碑。“平行病历”制度的推行,标志着新安国际医院对人文医学的进一步探索,由“看病”转向“看人”,为患者提供更安全、到位、温暖的服务。
部分平行病历节选:
春风十里不如你
难得把爱藏心底
就让夕阳有真情
我已深深爱上你
刚入院的前几天,所有人都觉得这个男人心思缜密,对爱人关怀备至,端茶倒水,走到哪里都扶着,吃东西要吹到不烫再送到嘴里。
时间长了,大家发现这个男人实在“啰嗦”,一遍遍交代我们要帮他保密病情,即使穿PICC,化疗也不告诉自己的妻子,做任何治疗他都要反复询问,再三确认。所有人都不赞成他的做法,主任也再次告知他,都这个时候了,她有权利知道!劝说多次,他依然一意孤行,理由诸多,还只是这一条:不能告诉她。固执于此,我们继续每天被他“烦”着,跟他统一口径,化疗也成了“杀细菌”。
我看着他们一次次入院,出院做化疗,和他们一起守着这样的“谎言”。那天,院里举办PICC知识讲座,邀请患者和家属参加,原本我以为路途遥远的他肯定不会来,却看到了他的身影,身材矮小,坐在排,全神贯注,是那么认真,结束后他跑来护士站说要感谢我们一直以来的照顾,这次来也多学点知识,回去更好的照料她。
看着他离开的背影,感慨他们之间的感情,没有豪言壮语,却让人感动,他们的爱情,我们不懂,但后来再见到他,竟然觉得他没有那么“啰嗦”了…
春风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
(8B病区——张梦欣)
对于生命,她是一个负责任的人
周阿姨常说一句话“现在我对死亡一点也不恐惧了”。起初我以为这是一个尿毒症患者对生命绝望后发出后的一声呐喊。然而我错了,周阿姨每天都积极的活着。每一次的化验报告她都很认真的保存着,每次她都自己对比上一次的化验指标,甚至主动找医生要求复查。每次指标异常她都会从饮食、药物进行控制。每一次的健康宣教她很耐心的听,哪怕这些内容她都听过好几遍。慢慢的我体会到了她说的那句话的真谛。对于生命她充满了敬畏,而非淡漠。她说“该做的努力我都做了,如果那一天真的到来了,那么我会很坦然的面对这一切。”对于生命她是一个负责任的人。 每次周阿姨过来透析我都会习惯性的问问她上个礼拜过的好吗。其实我知道她的日常生活其实过的丰富多彩。每次听她讲起她的日常生活,内心都充满了一种向往。退休后的她不满足于家庭和医院的单调生活。积极组织同学会,参加舞蹈排练,朋友间的下午茶这些都丰富了她的生活。我感觉她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女儿艺考,她毅然决然的随女儿远赴北京陪读一年。一年里她一边坚持透析,一边照顾女儿的生活起居。疾病没有抹去她生活的色彩,对于亲友她是一个负责任的人。
我常常感觉周阿姨是一位人生的导师,她对生活的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边的人。在我们血透室,所有的病人都熟知这位热心的阿姨。每一次有新病人来进行血透她都告诉他们尿毒症其实不可怕,鼓励病人坚持透析,坚持生命。她每次都不着急上机,照顾离家远的病人先上机,给生活不便的病友带饭,宽慰心情低落的病人,经常资助需要帮助的人。把平凡的小事当成习惯那便是一种不平凡。对于社会她是一个负责任的人。 (血透室——赵凯佳)
沙滩上建城堡的勇气
每天生活在暖箱里面的她,很少哭闹,躺在那里,用着所有的力气不断的去抓放在她身上的鼻导管与胃管。她还太小,小到不知道那些小管子对于自己生命的意义,小到还未曾得到过父母的拥抱和亲吻,还没来的及亲自去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
接连两天,不间断的血气分析危急值报告。氧浓度不得不持续地维持调整,CPAP也已经备在她的身边。护士长、华琴老师满眼的不舍得,却仍要抓住那已经近乎找不到的动脉点进行穿刺,成功抽血,舒一口气,标本送检每次看她们穿刺的手法,总是有种“亮瞎我眼”的感觉,尤其是护士长几乎都是百发百中。
一天天的时光不慌不忙地在所有人的专注下流逝,小宝慢慢可以拔掉胃管,一点一点努力吸允5ml,10ml……,体重增长良好,预料的并发症没有出现,降低空氧混合氧浓度,去除鼻导管,出暖箱,终一家团聚。
(4A病区——梁家雨)
我们想为她做点什么
看着她独自就医的背影,我便随口问了一句,家属没有陪你来吗,她平静地回答道,女儿在上学,爱人在打工,也许她已习惯了每次一个人的就医。作为责任护士,经过几天的相处,才知道,4年前得了此病,经过化疗,病情控制住了。这次常规复查发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必须再次接受化疗。她说这番话的时候,她没有很绝望,但是我听出了心酸,因为她女儿学习非常优异,因为经济拮据,女儿一度想要辍学,在佩服她的抗癌精神的同时,我们又想为她做点什么。住院期间的每天早晨,她都会与我们热情打招呼,尊重着我们每一个人,也积极地配合着我们治疗。随着治疗的进行,我们每一个医护人员,都被她的真诚,善良所打动。 (8B病区——沈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