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这样的心血管疾病的时候,医务人员必须与时间赛跑,为患者争取抢救时间,力争在黄金抢救时间内挽救患者。如何争分夺秒跟时间赛跑?如何大程度的发挥胸痛中心在救治此类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如何在基层社区医院的环节做到专业的诊断和时间的转诊? 5月20日,由秀洲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主办,浙江新安国际医院承办的第三届秀洲区心血管疾病论坛圆满举行,来自台湾以及沪杭等地的14名心血管专家带来了专业的学术讲座,同时,七台高规格的手术在新安国际医院演示,吸引了同行的观摩。高端学术论坛和实战手术演示相结合,台上台下互动热烈,场内场外同样精彩,掀起了一场心血管疾病治疗界的“头脑风暴”。 新安医院副院长金钰梅表示,秀洲心血管疾病论坛已经持续举办到第三届了,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分享经验,促进沟通,推动发展,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搭建开放、交流、互助的平台,论坛邀请到了海峡两岸的10余名心血管疾病领域的专家、教授,旨在传递海峡两岸新的心血管疾病诊治进展,探讨胸痛中心的运作模式、冠心病的介入技术热点、药物治疗的发展方向等热点话题,高规格的课程和实战演示,为近百名参与论坛和手术观摩的嘉兴心血管医生打开新思路,推动秀洲乃至嘉兴心血管专科事业的发展。 探讨心血管疾病治疗“黄金时间” “心梗”患者接受急诊PCI治疗的生存率与治疗的时间密切相关,美国心脏学会和美国心脏病学学会将急性“心梗”急诊PCI从就诊到球囊扩张的时间“金标准”定为90分钟,这个标准也成为我国卫生部门对于“心梗”救治的时间标准。 “与时间赛跑,我们做得够好吗?”论坛以台湾中国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副主任、著名心脏介入治疗专家罗秉汉的学术报告拉开序幕。罗秉汉回顾了台湾中国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成立胸痛中心的历史,以实际的案例分析了如何从诊疗流程、救治技术等各方面的细节着手,提高急性心梗患者的成功救治率。冠心病及急性心肌梗死这样的心血管疾病,从发病到接受治疗、完成治疗,这个过程越快越好,台湾中国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胸痛中心就是基于这样的目的建立的,“我们从各个环节来切入,大程度地争取病人的抢救时间,比如,诊疗流程更科学高效一些,病人心电图的传递网络更及时一些,送病人的时候再跑快一点,一旦发生延迟抢救时间的案例,一定会分析到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今后必须避免发生类似的情况,同时,做好急性期后的住院护理,药物、复检以及出院后的次级预防的工作。精彩的报告引发嘉兴同行们的启发,嘉兴的心内科同行们与罗秉汉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和互动。罗秉汉此次嘉兴之行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带来学术方面的真知灼见,他还肩负着三台重要手术的任务。结束演讲后,罗秉汉就马不停蹄赶到新安医院,与新安医院的心血管内科医生同台手术,共同完成了三台复杂的心脏病手术。 除了台湾中国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副主任、著名心脏介入治疗专家罗秉汉的精彩演讲外,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宿燕岗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郑良荣教授、浙江省人民医院王利宏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李长岭、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黄浙勇、浙江新安国际医院心内科主任周茂生等来自上海、杭州、嘉兴的10余位心血管专家也齐聚一堂,分享了专业学术研究成果。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卫生部冠心病介入诊疗及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培训导师蒋峻带来了《CTO病变治疗策略》学术报告,他也是论坛当天新安国际医院七台手术中的台手术的主刀医生。当天上午9点,蒋峻已经出现在新安国际医院的介入治疗室,用一个小时的时间,为一位81岁的高龄患者完成了一台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这次我们邀请了海峡两岸知名的心血管专家前来分享经验和前沿知识,台湾罗教授所介绍的人性化的治疗服务和对治疗品质的不断追求都值得我们学习,这也是一次两岸心血管疾病介入手术的交流,多位专家分别为新安医院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主刀了7台复杂的手术。平时,我们也会不定期邀请沪杭的心血管疾病专家来医院主刀、坐诊。”新安国际医院心内科主任周茂生告诉记者。 分享心血管介入技术的经典病例说起心梗,很多人都会对它心存恐惧,因为它“悄无声息且分分钟致命”,而彻底打败它的“关键”不仅在于自己要有敏锐的警觉性,更与医生的快速诊断以及丰富的临床经验有着太大的关系。论坛上,新安国际医院心内科主任周茂生分享了两个经典病例。一位94岁的高龄奶奶在家中突然感觉胸口疼痛,起初这样的情况并没有让她引起足够重视,症状也断断续续,直到第二天凌晨4点,疼痛突然加剧,于是老人立刻呼唤家人,其儿子见状,马上带着母亲来到新安国际医院就诊,当天心内科专家门诊的就是周茂生,他发现老太太双手捂着胸口,表情极度痛苦,迅速而简单询问后,周茂生怀疑是急性心肌梗塞发作,立刻让老太太做一个心电图,因为在这样的情形下,已经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做更多其它辅助检查,而心电图是简单也是快能作为心肌梗塞诊断的有力依据。时间就是生命,10分钟后,心电图报告已经到周茂生的手上,检查结果证实了他的诊断:急性心肌梗塞,需要立即手术。20分钟后,所有术前准备已经就绪,以周茂生主任为首的心内科专家团队开始为老人手术。通过冠脉造影发现:连通心脏的三根主要血管几乎全部出现90%以上程度的堵塞,其中作为主要供血功能的前降支堵塞程度已经到了99%,于是医生立刻进行球囊扩张并且成功置入支架,整个抢救过程争分夺秒,通过心内科专家的努力,这根差点“终结”老人生命的前降支被成功疏通,至此手术顺利完成。据了解,从患者来到门诊再到手术顺利完成,整个抢救过程迅速果断,紧张而有序,在不到90分钟时间内心血管内科就成功化解这这场因心梗而引发的生命危机。 “2015年底,新安医院胸痛中心正式成立。胸痛中心的成立标志着医院心血管介入技术的跨越式发展,通过胸痛中心的建设,目前已经实现了从进院到完成冠脉打通平均60分钟的救治时间,大大提高了心梗患者的成功诊疗几率,从胸痛中心成立以来至今,实现了所有心梗病人全部成功救治。”周茂生告诉记者。 编织基层抢救空中网络,普及心血管健康知识 心肌梗死的病人的诊治,经常会发生延误,这与患者本身缺乏重视也有关系,也与基层社区医生的判断密切相关。为了给患者争取救治时间,社区医生该做什么?秀洲区王江泾医院全科医生马琴芬在聆听了当天的心血管论坛后,深受启发,她回忆起了去年的一起病例。“去年,一位老人来医院问诊,据他所说,每天晚上胸闷已经持续半个月了,但是并不严重,他忍一忍就过了,这个症状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这位患者有高血压和糖尿病,我建议他立刻去大医院做个检查,这位老人来到新安医院检查后,被确诊是心梗,并很快接受了介入治疗,及时改善了心功能,避免了病情的恶化。”为了尽量避免延误治疗,蒋峻建议,要建立基层转诊网络和社区健康宣教网络。基层转诊网络,比如建立胸痛中心微信群,病人做了心电图,社区医生看了如果无法确诊,可以立刻上传到微信群里,马上就会有经验丰富的医生遥控诊断,确诊后,设有胸痛中心的医院的医生可以在病人转诊的路上就为其准备冠脉开通手术,节省了大量重复问诊的时间。这种微信群,在全省各大医院正在大力推广。新安国际医院也已成立了胸痛中心微信群,目前共有159名秀洲区心血管专科医生及各大基层社区医院的医生加入微信群,通过微信群,基层社区医院的医生可以时间把病人的心电图上传到微信群里,有利于为胸痛中心争取诊疗时间,也有利于患者在时间接受专业的诊治。蒋峻提到的社区健康宣教,是指走进社区进行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科普讲座,一旦出现胸痛、胸闷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去年,我省平均的胸痛就诊时间,也就是病人出现胸痛、胸闷等症状距离到达医院就诊的时间,是4个小时,而在欧美国家,大约在2小时以内。其实,出现胸痛、胸闷症状及时去医院就诊,对提高救治效果是非常关键的!”蒋峻说,我发现此次的心血管疾病论坛的听者有很多是社区医生,这样的学术报告,对社区医生了解先进治疗理念、治疗技术,提高抢救成功率有很大帮助,对病人来说,社区医生的水平提高了,病人也将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