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被同事们亲切地叫成“小马达”的医生,叫马金丽。虽然很年轻,但已是浙江新安国际医院自己培养出来的骨干医生了。
选儿科,是因为爱孩子
别看小孩子可爱,但是做一名儿科医生并不是一个“优差”。要安抚一个因为生病而不愿配合的小患者,可比安抚一个成人患者难多了。可当初,马金丽在医院各科室轮转了两年后,给自己选的专业方向是儿科。理由是:“我喜欢孩子,小孩子很可爱,在他们面前我感觉更能放得开。”
那是2009年,她刚从江西中医药大学毕业,来到浙江新安国际医院工作。两年后,她就是儿科的“小马达”马医生了。同事们爱这么称呼她,是因为这么多年高强度的医生工作做下来,她依然每天保持着工作的激情和热情,做事不仅积极,还特别踏实认真,用他们主任的话说,“就像一只马达一样”。
如果你了解如今大型医院里医生们的工作强度,你就会知道,要常年保持这样的工作热情并不容易。他们有多忙?我们来看看马金丽一年的工作量:全年完成门急诊10000多人次,住院病人800多人次。因为儿科门诊量大、人员紧张,她和同事们经常加班加点,不能按时下班,很多节假日也是守在病人身旁度过。
在这样的工作状态下,马金丽还能做到全年无差错无事故,不仅得到了患者的好评,也得到了同事们、同行们的肯定,“小马达”名不虚传。
愿意在病人身上花时间
做了六年儿科医生,马金丽已经有了许多“小迷弟”、“小迷妹”,小患者们很喜欢来找马医生,因为她对待每一位病人都能做到认真检查、详细解说,让小患者和家长在就诊过程中能感受到安心。尽管年轻,但是马医生的诊治过程很严谨、很规范,能让同事和家长都觉得放心,所以她在小患者中间一直很有人气呢。
即使如此,马金丽也说,并不是所有就诊过程都是和谐的。“我也很理解新手爸妈遇到问题时会非常慌。”因此,当遇到患者家属不理解她的工作时,她会不厌其烦地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她很愿意在病人身上花时间,“我看病比较慢,有时一个病人要花上半小时。”她有点不好意思地说,“但我觉得这时间花得值得,只要我们一开始讲清楚点,年轻爸妈们心里有数了,他们就不会很慌张,对我们工作的配合度也会高。”
前段时间,马金丽接诊了一个3岁孩子,当时孩子仅有发热,偶有咳嗽,马金丽经过仔细检查后认为目前是感冒,给孩子配了药,然后叮嘱孩子妈妈回去多注意孩子的情况,“如果有精神萎靡、呼吸急促、面色苍白等情况,就再来医院看病。”由于不放心,还给孩子妈妈留了微信号码才让他们回去。
下午,孩子妈妈联系她,说孩子情况不太好。马金丽立即让他们回医院,果然孩子与早上判若两人,“我一看,孩子精神很差,呼吸急促,听诊肺上有啰音,马上拍了片子一看,孩子右侧肺部三分之二都白了,诊断是急性大叶性肺炎。”她立即安排孩子住院、对症用药,3天后孩子体温降至正常,一周后病情好转出院了。
有了微信等社交软件后,无形中,马金丽和同事们的“工作时间”又延长了。“我的微信里有700多名好友,大部分是患者家长。”她觉得挺好,“家长每当担心孩子有个脑热头疼,便发个信息问我,我一般都会回复。因为解答了问题,家长们就放心了,有时他们就可以少跑一趟医院。”
尽心尽责,她救了那孩子一命
在儿科的6年,马金丽的专业技术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磨励。很多常见病如肺炎、哮喘、腹泻等,她已经驾轻就熟,经验丰富;一些疑难、危急重症比如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肺炎、脑炎、川崎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她也和同事们共同努力,一一克服。
同事们说,马金丽是个很尽责的医生。在几年前手足口病高发期的一天,马金丽当班时,有一个5个月大的孩子来住院,她检查后发现孩子当时只是发热,喉咙里有一个疱疹,虽然其他病症不明显,但有手足口病的可能性。因孩子年龄小,可能病情变化很快,不太放心,就经常去病房里查看。
到了中午,她发现孩子的呼吸有点不对劲,精神萎靡,面色苍白,高热持续不退,立即汇报领导,考虑孩子患上了手足口病(危重型),于是立即联系上海复旦附属儿科医院给予转院治疗——当孩子送到上海,接诊医生庆幸地说:“再晚来一小时,就不行了。”因为医治及时,孩子终抢救了过来。孩子出院后,父母特地找到他们表示感谢。
马金丽深知医疗卫生事业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光有一颗仁慈善良的心是不够的。因此工作再繁忙,她都会主动利用业余时间去学习,跟着上海专家坐诊,参加各种学习班,及时了解国内外新进展、新动态。
这几年,浙江新安国际医院儿科着重建设哮喘、多动症和生长发育三大慢病中心,同时对医生提出“专一个方向”的专业要求。马金丽根据自己的兴趣,又一次为自己选择了专业方向:生长发育专科。她师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内分泌科陈兆文教授,在医院开展儿童生长发育专科,主攻性早熟、矮小症、肥胖症。
每个周末,陈教授来浙江新安国际医院开专科门诊时,都是挤满了人。“现在这样的小患者还挺多的,但是家长很多都缺乏相关知识,等到孩子不长个了才来看,已经晚了。”马金丽觉得很惋惜,她建议父母一旦发现孩子个子跟不上同龄的小孩,就应该带孩子到生长发育专科来检查。为了普及相关知识,她还利用业余时间去幼儿园、小学作讲座,给家长和学校老师普及生长发育的相关科学知识,“希望能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对当医生有一份饱满的热情的马金丽,用自己的医术和医者仁心获得了患儿、家属及同道们的认可。2015年,她被评为“美秀洲人·美职工”。她说:“从医之路虽漫长而崎岖,但一定也是温暖而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