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原来是温暖生命的地方
作者: 管理员
阅读量:3569
时间:2015-07-06
我父亲现年已80多,因为记忆功能减退,几个月前我们把他送到新安国际医院的神经内科住院。送到新安的原因主要是:,医院的环境好、服务态度好,适合老人们疗养;第二,听说这边的医疗技术不错,和上海医院接轨,特别其神经内科有上海华山专家每周定期来坐诊。于是,我们全家人一商定就把他送来了。
在这里一直住得挺好,但前些日子,发生了点事情,真当把我们吓了一跳!有一天晚上,老人家吃了点隔夜食物,出现肚子痛,还拉稀,恶心呕吐。随后出现寒战高热的症状。医生们及时给予抗感染的治疗,但由于老人抵抗力差,收效甚微。一周后的凌晨,老父亲体温高达39.0,咳嗽咳痰,痰还咳不出,呼吸很困难。神经内科立即请新安国际医院icu王金鹏主任会诊。王主任考虑父亲高龄、基础疾病多、意识状态不佳,此次腹泻、肺部感染病情进一步加重,建议转ICU救治。我们听完后,全家一致反对,觉得父亲的病没有严重到需要转ICU的地方,何况一般进了那个冷冰冰的地方就很难再出来了,所以对此有很大顾忌,并以“在ICU家属不能在床边陪护”为由拒绝转入。现在想来,我们大错特错,是因为我们家属对重症医学科治疗意义不了解导致的,不过幸好有王主任后来坚持不懈的‘忠言建议’,多次与我们耐心讲解并评估父亲目前的病情危重程度与救治时机,ICU有着医院好的医疗设备和危重症病患抢救的好的技术。后,我们听从王主任的劝解同意父亲转入ICU
转入ICU后,王主任与我们沟通了一系列的治疗措施,虽然对于我们这些外行人来说这些医学术语不是特别懂,王主任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们解释病情。经过一周的积极治疗,老父亲体温正常,意识状态也好转,能简单与我们对话,精神状态也很好了,病情明显好转。令人欣慰的是,原本怕老父亲到了ICU,没有了我们的陪护,得不到很好的照顾。现在看来也是我们杞人忧天了,这不,这段时间,ICU的护士、护工为病人喂饭、洗脸、抹身,照顾得非常周到。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医护人员在这么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仍能保持和蔼可亲的态度,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让这个能看见生命脆弱和残酷的冷冰冰的地方,变得积极和温暖,让我们更多看到的是生命的希望。
由于父亲的病情已明显好转,王主任建议我们可以转回病房治疗了。这原是我们盼望的事情,但是经过这段时间的ICU体验,我们和父亲一商量,有了新的决定——想留在 ICU继续治疗一段时间。在此,我代表我们全家感谢王金鹏及其他医护人员的对我父亲的治疗、关心和照顾!我们曾经给王主任准备了红包,但发现这样的行为在新安没有市场,向医护人员致敬,向新安致敬!我们对新安的前景很是看好!
                                             ICU患者家属 高女士
 
 
后记   ICU 对很多普通人来说,都是一个讳莫如深的地方。那里意味着冰冷、残酷,生离死别,让人恐惧,避忌,抗拒。高女士一家从“拒绝”进入ICU到一再主动要求“留在”ICU,这样的转变,让人不得不为ICU正名,至少新安国际医院的ICU,让我们看到,它是一个温暖生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