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手记 2 : 心脏支架后能否继续外科手术呢?
作者: 管理员
阅读量:2693
时间:2020-06-11

近日有一位爷爷,今年已经 74岁了,因为多节段严重腰椎管狭窄导致腿痛的非常厉害,住进了新安国际医院骨科。在准备手术期间,患者的冠心病又发作起来,爷爷说每天要发作数次心绞痛。经心内科周茂生主任和脊柱外科王凌斌主任一起会诊讨论后,考虑如果患者心绞痛的问题不解决好,患者的骨科手术风险比较大!手术期间的高凝状态可能诱发心肌梗死!因此,经过讨论后决定先到心内科做心脏造影检查,与爷爷及家属再次沟通后,患者和家属对治疗方案认同。

 

造影发现患者心脏的一根血管(回旋支)已经严重堵塞,引起心脏供血不足,从而引起患者每天发作心绞痛,与家属沟通后,决定支架植入堵塞的血管先解决患者的心脏问题,以确保患者骨科手术的安全!期间,患者的腰痛可以暂时以药物治疗。于是,心内科,导管室准备就绪,开始手术,从患者手上的桡动脉,用微创导管给患者放了一个支架,把患者堵塞的心脏血管完全撑开来,使血管通畅,解决了患者的心脏供血问题,患者胸痛消失了。几天住院治疗后,患者满意地出院了。

 

由于支架术后需要服用两种抗血小板药物预防支架内血栓半年至一年,这个时候做外科手术会明显增加出血风险!

 

因此,原本打算三至六个月以后,通过心脏血管生长和修复,再行外科手术相对比较安全。可是,患者回去仅一个月,腿痛难以忍受,无法行走,又来找到周茂生主任,经过与陆金荣副院长带领的骨科团队、医院麻醉科团队反复讨论后,决定1、先停用抗血小板药物,用低分子肝素替代。2、用最小的创伤,最短的时间,处理压迫神经最严重的一节。因此由专做脊柱微创的陆龙卫医师(骨科主任助理)主刀。

 

在此,让我们一起先来了解一下腰椎管狭窄是怎么一回事吧。我们下肢运动的感觉支配神经都是从脊髓神经传下来的,而脊髓神经就是被一个个链接在一起的脊椎骨组成的一个长长的孔道所保护起来。椎间盘本来是在每个椎骨连接处起到一个缓冲和保护作用的。但是,当椎间盘长期受压、退化变性,突出移位,周围骨质增生,导致神经的管道变窄,压迫神经,而出现下肢疼痛和运动障碍。以前这种情况,需要开大刀(开放手术)治疗,创伤大,出血多,若不小心损坏神经,就可能引起瘫痪。因此,这也是一个高难度手术。现在,新安国际医院骨科已经成熟开展了嘉兴领先的微创全可视脊柱内镜技术。这项技术使得手术的创口仅仅只有0.8厘米,即是从肌肉间隙置入0.8厘米带高清探头的管道进行镜下操作即可,无需缝合,无需拆线,高清镜头下,视野放大清晰,手术安全性更高,整个手术过程出血量约10ml左右,对这位病人来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在停药一周后,陆龙卫医师运用他娴熟的微创全可视脊柱内镜技术,利用高科技设备,干净利落地解决了大爷的腰椎神经压迫问题。疼痛消失了,能顺利下床行走了。患者及家属都非常高兴—“两个大病都治好了!”

 

这个案例提醒我们,MDT多学科联合会诊,在面对复杂病人或者跨科病人时,可以为   我们找到一条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如果患者需要外科开刀或者微创手术,又合并心脏病时,及时请心内科会诊并处理好心脏问题;心脏支架术后,可以由外科医生和心脏科医生、麻醉科医生一起商量,定好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也是可以接受外科手术的。(心血管内科主任 周茂生、骨科病区主任助理  陆龙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