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晚报:消化道出血了,身体有哪些“提示”?
作者: 管理员
阅读量:2202
时间:2020-07-30

1596076228907482.jpg

晚报记者:张倩 通讯员:王婷

本刊医学指导:浙江新安国际医院8A病区主任、消化内科/内镜室主任、主任医师 俞菊英

 

家住秀洲区袁先生喜欢熬夜打游戏,进入夏季以来更是经常与朋友一起吃宵夜喝啤酒,生活十分不规律。上个周末,又一次喝酒聚会后凌晨到家,袁先生感觉肚子很不舒服 ,一阵一阵的,且头晕晕的,上床后怎么也睡不着,上厕所时发现大便的颜色变得如柏油样黑黑的。第二天,熬不住的袁先生赶紧来到浙江新安国际医院急诊室就诊,经过诊断,他得的是胃溃疡引发的急性胃出血。

 

如果我们的皮肤被划破了,马上会有鲜血流出,肉眼很容易看到。但是,如果出血的是我们的消化道,就没那么容易识别了。近年来,由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引起的上消化道系统出血患者增多,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生活不规律,喜欢熬夜、吃外卖的中青年患者。

 

那么,消化道出血到底是怎么回事?它有什么危害?该如何治疗呢?记者据此采访了浙江新安国际医院消化内科俞菊英主任。

 

这些症状提醒你消化道出血了!

据俞菊英介绍,消化道出血并不是单纯出现的疾病,而是属于消化系统疾病的症状和并发症,通常分为上消化道出血与下消化道出血。人体消化道指的是从食管到肛门的全部通道,在临床上将其分为上下两个部位,上消化道指的是十二指肠以上的器官,而下消化道指的则是十二指肠悬韧带以下的部位,包括了直肠、结肠等部位。也就是说无论消化道哪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造成消化道出血发生。

 

“引起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众多,消化道出血往往是消化系统疾病到了比较严重时出现的并发症。少量出血容易被忽视,导致治疗时机的延误,大量出血容易危及生命。所以及早发现和及时的止血处理是诊治消化道出血的关键。”俞菊英表示,有些简单的办法,可及时地意识到“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通常表现为:呕血和黑便。

 

呕血是指消化道出血从口腔中呕出的症状,一般因为血红蛋白经过胃液反应会由鲜红色变为咖啡色,部分可混有食糜。但出血量大、部位高时也会有鲜红色的血液。呕血前一般会有恶心的感觉,血液不随咳嗽出来,其中不混有痰液,这一点可与呼吸道出血相区别。

 

黑便是上消化道出血的表现之一,血红蛋白中的铁经过肠道时发生硫化作用生成硫化铁,因此解出来的大便会像柏油一样发黑。看到发黑的大便就要提高警惕,但若服食过含铁食物或药物(如鸡鸭血、铁剂等),会混淆对黑便的判断。建议在无其他不适的前提下,暂停进食含铁食物或药物2天左右,再次观察大便的情况。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消化道出血都会有呕血和黑便的症状,当消化道出血量很小或者是急性出血的早期,肉眼不能发现排出的粪便有异常,这时候认识消化道外症状就显得很重要了:血液是为全身组织器官提供能量和氧气的重要载体,急性失血或长期慢性失血会出现贫血的表现,患者本人常会困倦乏力、头晕眼花、活动后气促。

 

而大量的消化道出血则有更严重的表现:全身冷汗、四肢冰凉、昏倒、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精神烦躁、意识不清,甚至休克等。老年人因基础状态较差,容易出现肾脏功能损伤,严重时表现为尿量减少甚至无尿。

 

预防消化道出血,了解“诱因”很重要

据俞菊英介绍,上消化道大量出血会导致急性周围循环衰竭,严重影响心、脑、肾的血液供应,最终形成不可逆转的休克,甚至导致死亡,“针对比较严重的消化道系统出血,患者会出现大出血的症状,感觉到恶心呕吐,有大量的血液喷出,这种情况下,必须要马上送到医院及时的止血,如果不及时止血,就会导致患者因为失血过多引起休克,脏器衰竭而死亡。”

 

那么,引起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及诱因有哪些呢?

首先,消化道大出血很多是肝脏疾病的并发症,即血吸虫性或酒精性或肝炎后肝硬化,或其他门脉压力增高疾病所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一旦发病“来势汹汹”,抢救的及时与否关系到患者的存活率。

 

俞菊英介绍,肝硬化门脉高压还可以导致门脉高压性胃病或者肝源性胃溃疡,最后导致消化道出血。

 

其次,引起消化道出血的消化性溃疡,主要包括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并非所有的溃疡都会引起出血,但如果具有以下几个诱因,可能会使溃疡活动期的病变加重而发生出血。 一是饮食不当,进食过冷、过热食物,或刺激性食物等; 二是服用损伤胃黏膜的药物如解热镇痛类药物(阿司匹林、去痛片等)和激素类药物(如强的松)等; 三是精神紧张,过度劳累; 四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熬夜、吸烟、饮酒等。

 

另外,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还有很多,如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血管畸形病变;消化道肿瘤;消化道邻近器官组织的疾病,如胆道、胰腺疾病,主动脉瘤破裂以及全身性疾病,包括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尿毒症等。

 

消化道出血的预防方法:

 1、应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消化性溃疡及肝硬化等。

 2、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要定时有节,忌酒忌烟,不要饮用浓茶和咖啡,切忌暴饮暴食。

 3、注意药物的使用,应尽量少用或不用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如必须使用时,应加用保护胃黏膜的药物。

 4、定期体检,以早期发现病变,及时治疗,在出现头昏等贫血症状时,应尽早上医院检查。

 

夏季脾胃功能最弱,冰箱不是“保险箱”

夏季是脾胃最弱的时候,要特别注意预防消化道疾病,俞菊英提醒:

1、冰箱不是“保险箱”,食物在冰箱中保存时间过久,各类细菌尤其是大肠杆菌就会在湿冷的环境中滋生,取出食物即食用,细菌就会入侵胃肠从而引发“冰箱性胃肠炎”。食物一旦煮好应及时吃掉,经过冰箱冷藏的食物一定要用保鲜膜包好、避免交叉感染,再次食用前一定要彻底加热;冰箱储存食物的时间不能过长,冷藏室的食品不宜超过3天;注意冰箱卫生的清洁,避免交叉感染。

 

 2、夏季消化道功能减弱,应清淡饮食,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少吃油炸、高热量的食物。每餐不宜吃得过饱,尤其是老年人和孩子等消化功能弱的人群,每餐吃到七八分饱为宜。

 

 3、避免交叉感染,建议实行分餐制,外出就餐应用公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