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手记:医学绝不允许敷衍
作者: 管理员
阅读量:3436
时间:2015-07-10

2015年5月的一天,新安8B病区来了一位气质出众,举止优雅的女士。我作为经管医师,接待了她。X女士,46岁,虽是围绝经的年龄,但岁月并未在她脸上留下多少明显的痕迹。仔细询问了病史后,了解到X女士,已绝经3年余,但这3年内定期体检做B超均提示“子宫内膜增厚”,曾于去年在外院口服药物撤退内膜一次。此次就诊是由于入院20天前在外院体检再次发现子宫内膜增厚,遂来我院妇科门诊,要求直接配药。当天门诊是新安妇科主任陈卫民主任医师,详细了解病史后陈卫民主任拒绝了X女士直接配药的要求,而是建议X女士先行宫腔镜检查排除子宫内膜病变后再考虑进一步的诊疗方案。


X女士对行宫腔镜检查非常抗拒,认为自己无任何不适,无阴道流血及阴道流液,像上次那样直接口服药物就可以的事,不必如此大动干戈。因为考虑到患者属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不能排除子宫内膜病变的情况,陈主任在这件事上非常坚持。她耐心地从医学专业的角度向X女士详细解释了行宫腔镜检查的目的及意义,经过半个小时的劝说后,X女士听从了陈主任的强烈建议。事后陈主任曾跟我说起这件事,并表示“我并不觉得这半个小时浪费了我的时间,如果不是这半个小时的坚持,或许我就耽误了X女士的病情了。”


入院后第二天,我们很顺利地为X女士做了宫腔镜检查+诊刮术,术中在宫腔镜下我们清晰地看到宫腔前侧壁一枚芝麻大小的黄色乳酪样组织,如果不是宫腔镜放大的效果,这点小东西用肉眼太难分辨了。在宫腔镜直视下,我们将这小小的乳酪样组织取出并送病理化验。终,病理结果显示为“子宫内膜癌”。为了慎重起见,陈卫民主任再次跟病理科核实,没错,就是子宫内膜癌。这令X女士大为吃惊!但让我们值得庆幸的是,这一子宫内膜癌尚属早期。目前,X女士正在接受进一步治疗。


 作为经管医生,从这个病例,我也得到了很多启示:1.从住院医师的角度,在医学里永远不能存在敷衍的态度,任何一条蛛丝马迹的线索都不能忽略,要有较真的精神,且不能被患者左右我们的判断,才是对患者负责,对专业负责;2.从患者的角度,尽可能地信任你的接诊医生,实际上绝大多数医生都是希望以完美的结局处理好每一例疾病,没有医生愿意自己的患者有意外,从这个角度来说,医生和患者真的是患难与共;3.从临床医学的角度,宫腔镜的普及大大降低了子宫内膜癌的漏诊率,普通的诊刮因为是盲刮,有可能会漏掉真正存在病变的标本,在患者经济能力可以承受的情况下,何不让这种既微创又可降低“假阴性率”的检查手段真正惠及到我们的女性朋友呢?(新安妇科医生 王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