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急诊科“炙热”的坚守
作者: user
阅读量:1622
时间:2023-01-16

三年多来,面对跌宕起伏的疫情,他们坚守在抗疫最前线,充分发挥“哨点”作用;三十多天来,面对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他们向“阳”而行,全力奔赴在救治危急重症患者的路上……

 

急诊科作为医院的窗口科室,率先接受了一波又一波的冲击和考验。面对大量涌入的病患,预检分诊台,各诊室,检验窗口,输液室都排起长长的队伍,甚至连大厅和走廊增设的候诊座位边都立满了输液架。一批批高热患者,焦虑又恐慌,把诊室围得水泄不通,不断向医生诉说着“咽痛”、“咳嗽”、“身上痛”等各种不适症状;抢救室里,躺满了70、80岁以上的高龄老者,他们被病毒折磨着,依靠着一根氧气导管费力地呼吸;监护仪“嘀嘀”的机械声、随时响起的危急值报警声、病人的呻吟声、咳嗽声、家属焦灼的求助声把这里变成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医护人员步履匆匆,每天高强度地工作,大脑飞速运转,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处理一个个医嘱,挑战着自己脑力和体力的极限。


202302086827.jpg


在长达两周的发热高峰下,急诊每日的就诊量达到400-500人左右。在连番超负荷工作以及新冠病毒双重攻击下,急诊科的医务人员近乎百分百“阳”了,高烧到39℃、40℃,全身肌肉酸痛,“刀片嗓”、“水泥鼻”、“咳出肺”,与前来就诊的每一个患者并无二致,然而他们却只是咬牙吃一颗退烧药,继续问诊,抽血,抢救。吃饭都成了奢侈,每次想着“看完这个病人”就去吃,然而就诊队伍从来没有尽头,一天吃两顿变成了常态。有的患者就诊时说“医生,你怎么咳得比我还厉害”、”都两点了,医生你还没吃中饭啊”、“这段时间真是辛苦你们了”。



1675844865817997.jpg


“人员紧张,我们可以坚持,兄弟科室可以支援,然而更糟糕的是我们的病床紧张,药品供应不足,呼吸机紧缺,氧气告急”。急诊科主任、内科党支部书记肖辉说道。每个发热病人只能拿到6粒退烧药,这是药房的窘境;即使各个科室都开始收治病患,但肺炎、重症病人仍在不断增加,病房床位饱和,那些重症患者只能在留观室,甚至抢救室等待,这是病房的窘境;床可以加,但是监护仪器、供氧设备、呼吸机的缺乏却是一时难以解决。氧气瓶,氧气枕,甚至让氧合稍改善的患者轮流吸氧等多种方法都用上了,这是抢救室的窘境;有的患者在抢救室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的状态下苦苦坚持最终却无力回天,这是医务人员的窘境。但更多的是在吸氧,抗炎治疗下等来床位能进一步治疗的“幸运者”!


202302088451.jpg


(党员潘小琴高烧不退一直奋战在前线,在休息室的睡姿令人泪目)


说起这些日子科室医护人员经历的种种,肖辉主任看在眼里,十分动容:在病毒面前我们和普通人一样脆弱,但身为医务工作者穿上这一袭白衣,就得肩负起我们的责任老百姓踏进我们医院,就是对我们的一种信任,我们不能让他们失望。学生时代的医学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的责任,所以大家顶着39度的体温都能咬牙坚持,错过饭点也可以毫无怨言只要能多救治一个病人,就多一线生的希望,所有人的努力就有意义。

 

在最艰难时刻,急诊科有挑战也有温情。能顺利度过这一时期,离不开医院领导班子的统筹以及各科室同仁的支援。医院新冠疫情核心领导小组第一时间进行资源调配,确保人力资源及时跟上,优先保证药品供应,医疗救援设备支撑,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急诊危急重症患者救治工作,也体现了新安人强大的执行力、凝聚力以及守望相助,救死扶伤的精神。

 

经过20多天的艰苦战斗,总算平稳度过第一波感染高峰期,但急诊科的工作并没有松懈,他们积极响应省疫情防控会议精神——“防治重症,全力以赴做好医疗救治工作,确保应收尽收,应治尽治”。临近春节,市民流动较大,也须警惕春节前后的感染小高峰。为了全力保障急救生命通道畅通,新安急诊人时刻处于备战状态。他们放弃与家人团聚,成为了“不归人”,24小时坚守岗位,无怨无悔守护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20230208191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