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晚报:医疗连上海 探路中前行
作者: 管理员
阅读量:2476
时间:2016-03-09
N晚报记者 张奎超 张 倩 余 悦 制图 张利昌 实习生 沈思奇

 

途经禾大地,承载着“与沪杭同城”的梦想,每天数十趟城际高铁呼啸于沪杭之间,得益于交通和区位优势,从嘉兴到沪杭实现了“一支烟的工夫”的空间距离。可是,诸多现实并不能用“一支烟的工夫”来丈量,比如,共享大上海优质的医疗资源,对于嘉兴市民来说,仍然有些“瞻前顾后”。那么,如何将优质的上海医疗资源“引进来”,浙江新安国际医院一直在摸索中探路前行。
 

全国两会正在如火如荼地召开之中,医疗话题自然是代表、委员议政的焦点。这些天,作为省内体量颇大的一家社会医疗机构“掌舵者”,浙江新安国际医院院长、省人大代表高文庆不仅关注会上的关于医疗的内容,还在思考并完善医院层面上的“医疗连接上海”,让嘉兴老百姓足不出城,“触手可及”上海知名医疗专家的“专家号”。

 

“看现实”,“挂号难”该怎么破?

 

近日,一段“女子怒斥号贩子”的视频火爆网络。视频中,一名操着北方口音的女子痛骂北京广安门医院“号贩子”:一个300元的号,你问我要4500元,我的天,老百姓看病挂个号要这么多钱,这么费劲……

 

视频一经曝光,马上又绷紧了“就医难”、“医患关系”这根社会上紧张的神经,各方评论铺天盖地而来。“黄牛党”屡禁不止,一方面他们非法占有社会稀缺资源,让老百姓深恶痛绝;另一方面,当无路可走的时候,许多人转而寻求票贩子,而“用钱解决”的态度又给“黄牛党”提供了市场。如何根治医院“挂号难”、“黄牛倒票”顽疾再次成为全社会热议的话题。

 

“挂号看医生,凭什么还要让‘黄牛党’赚钱!”家住南湖区的程女士对视频中女子的遭遇感同身受,辗转上海、杭州大医院看病的经历让她对“挂号难”问题有着深切的体会。

 

“去年,我从网上看到一家上海医院的一位专家对我的病症很有研究,于是跟老公跑去上海挂号,结果连续跑了两次都没挂到。后来那次,一个‘黄牛’跑过来告诉我,给他580元,不用排队,他帮我挂。”程女士说,这个专家的挂号费才160元,“当时我觉得特别生气,你们都把号挂走了,害我们白跑两趟,结果还装好心来‘帮’我,我也有冲动骂他一顿!”

 

“‘挂号难’问题,一方面是因为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为什么患者愿意花上千元从“号贩子”手中购买实价仅百元的专家号?说明患者对名院名医的渴求很疯狂。”上海红房子妇产科医院妇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朱芝玲对记者说,三甲大医院集中了大部分的优质医疗资源,但是居民的需求却远远大于这些医院的服务能力。

 

那么,现在医院挂号方式越来越多元化、智能化,电话、网络、APP甚至微信等挂号手段日渐普及,而且挂号采取实名制,为何还不能杜绝“黄牛党”的猖獗?

 

“囿于现实条件制约,许多患者对各类挂号平台还不了解,尤其是有些老人家、农民工无法通过网络挂号,这也就要求医院必须预留一定比例现场挂号名额。”朱芝玲说。挂号实名制看似给“号贩子”设置了巨大障碍,可“神通广大”的他们还是能够在线上、线下找到诸多漏洞“钻空子”,对于“号贩子”的问题,管理部门应当拿出更行之有效的措施,而对于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则是一个更大的课题,政府职能主管部门和医疗机构一直都在探索中.
 

“连上海”:探索规范化治疗模式

 

在就此接受记者采访时,高文庆表示,当前我国在看病问题上与过去的情况相比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出现了新的特征,既不是过去的整体上“缺医少药”的问题,也不是简单的“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而是看病就医过多集中在大医院,导致医疗成本增高,大医院人满为患,挂专家号难的问题。近两年,国家已经着手建立分级诊疗体系,引导居民“就近就医”,使医疗资源发挥佳的效能。同时,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一些知名大医院加强与基层医院合作,将规范化的治疗模式推向基层,提高基层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增加患者的信任度。

 

为了缓解嘉兴市民到大医院“挂号难”、“看病难”问题,近年来,我市卫生系统通过项目合作、学术交流、进修学习、讲学会诊等多种形式,加强了与沪杭等长三角城市医疗机构联系。尤其是2015年以来,我市卫生系统探索深度合作模式,从机构合作、医院管理、学科扶持、专科协作、专家引进、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科研发展等各个方面,借助沪杭医疗技术高水平的平台,提高我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在以上合作方式中,受患者欢迎的当属邀请沪杭专家来嘉兴进行讲座、会诊、义诊。家住秀洲区的楚女士身患子宫肌瘤多年,从2009年开始到上海红房子医院看病,“挂号特别难,作为一个老患者,手里拿着专家写过的病历,加个号还容易些,那些新患者就难说了,网上都挂不到。”但是,由于自己的病情比较复杂,楚女士只能每个月折腾到上海去复诊,下了火车倒地铁,因病有些贫血的楚女士饱受颠簸之苦。

 

“去年有一天,我从报纸上看到一则出诊信息,原来我去上海看的专家也来嘉兴出诊了!”楚女士说,当时还有些不相信,专门打电话到浙江新安国际医院询问,结果是真的,楚女士赶紧进行了预约。“在家门口看到上海专家的感觉真是太好了!但是又担心专家只来一次,还好专家在嘉兴每月固定有两次门诊,以后再也不用跑上海了。”
 

“借东风”,远水也能止近渴
 

外聘上海专家定期来院坐诊是近年来嘉兴各医院探索的“接轨上海”合作模式之一。以浙江新安国际医院为例,目前,共有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上海红房子妇产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等10余所上海知名医院的近30名专家与该院进行长期合作,采取每月1-4次来嘉兴坐诊的方式,受到了众多嘉兴患者的肯定和认可。

 

除了定期坐诊,在实践中一种新的合作模式又在逐渐形成:邀请上海专家前来嘉兴做手术。今年43岁的王小琴是丽水人,患有脊髓肿瘤的她面临一个难度和风险系数特别大的手术,丽水当地医院没有这种技术,杭州的医院也“不敢”接这个“烫手山芋”。终,王小琴辗转来到了浙江新安国际医院,经过上海专家的肿瘤切除手术后,头晕、腿软、腰酸的症状全部解决了。“所有人都建议我去北京,没想到后在省内就成功做了手术,嘉兴接轨上海专家的政策真是惠民!”王小琴感叹道。

 

“有个朋友跟我说嘉兴有一家医院,经常有上海的神经科专家来坐诊。”王小琴说,当时心里非常焦虑,考虑到北京、上海“挂号难”,就决定到嘉兴的新安国际医院来看一看。

 

去年12月10日,从当地医院出院的第2天,王小琴就和家人风尘仆仆地赶到了嘉兴。当时,上海神经外科专家看过她的片子后,给出的答案是一样的,“你的症状很严重,如果不马上进行手术的话,脖子以下瘫痪是必然的,严重的话还可能危及生命。”

 

没有选择余地,出于对上海专家的信任,王小琴和家人商量后决定立刻住院。由于王小琴本身体弱又感冒,医生帮其调整了一个星期才进行手术。

 

“因为我是多发性肿瘤,手术的难度非常大。好在手术很成功,本来说大概要4个小时,后来听家人说差不多2个小时我就出来了。”王小琴说,手术半个月后很明显手脚都不麻了,走起路再没有踩棉花的感觉了,一家人悬着的心也落了地。

 

回到丽水后,有着和王小琴相似状况的患者,都向王小琴了解情况。“有些我觉得和我当时很像,我会推荐他们到新安医院去看看。至少我觉得很放心,这次手术我很满意,也很感谢嘉兴的新安医院和上海专家,如果我自己去上海挂号动手术,至少要等8个月的时间,我的身体状况能不能等到都是问题。”
 

“近年来,应许多患者的要求,我院神经外科多次邀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专家前来手术,仅去年就有30余起。”浙江新安国际医院大外科主任、主任医师颜福根告诉记者,这种合作模式对患者来说免去了去上海挂号的困难和麻烦,又省去了排队等手术的时间,花费也比去上海做手术低,所以不仅嘉兴当地居民,全省各地甚至安徽、贵州、江苏的许多患者也选择来新安国际医院找上海专家做手术。

 

“但是,这种合作模式对医院的要求特别高。”颜福根说,一台手术的成功,手术台上的时间仅占一部分,后续的医疗设备、医疗技术、护理能力都很重要,“一般手术前,我会将患者的情况详细地告知上海医院的专家,然后跟专家共同制定手术方案,病人拍的片子、术前准备、术后护理,所有的流程都跟上海医院那边一样,专家也很放心来我们医院做手术。”

 

“上海哪些医院哪些专家擅长什么病,许多患者都很清楚,就是苦于‘挂号难’,我们把上海、杭州‘一号难求’的知名专家请到嘉兴,以便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好的医疗服务。”浙江新安国际医院院长高文庆说,只把专家请过来还不行,重要的是用优质服务将专家“留下”,让这种合作长长久久地进行下去,才是真正的惠民。

 

“以空杯心怀前行,不要停止追寻梦想的脚步”,作为有情怀的医疗机构管理者,高文庆的“近期情怀”无疑落在了“连上海惠民生”这个关注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