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在新安”健康公益行已惠及3000多名患者今年由秀洲区扩大至嘉兴地区的所有白内障患者
N晚报记者 张倩 通讯员 袁圆
白内障,这个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被称作人类的头号“光明杀手”。而我国是白内障的“重灾区”,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约有6000万名白内障患者。白内障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故又称老年性白内障,随着年龄的增加,其患病率和发病率均明显增高。在60岁到89岁的老年人中,白内障的发病率已高达80%,9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可达90%以上。
在当前医疗水平下,尚无药物能够治疗白内障,手术是公认的治疗白内障的有效途径。然而,在我国,由于患者对治疗的方式存在较大认知误区,以及国内掌握白内障先进手术技术的医生人数相对有限等原因,白内障的治疗现状并不尽如人意。更有大批经济拮据的老年人,由于承担不起手术费用,病情一拖再拖,终延误治疗,造成终身不可逆的严重后果。
白内障,就像一层“白色雾霭”,将无数人生和家庭禁锢。
“光明在新安”健康公益行
让3000多名患者重见光明
在嘉兴,为了让更多老百姓“拨开雾霭”、重见光明,2013年起,秀洲区残疾人联合会携手浙江新安国际医院开启“光明在新安”健康公益行活动,至今已有3000多名嘉兴地区白内障患者获得了良好的视力康复,大大改善了生活质量。
“光明在新安”健康公益行活动,起初两年是为在新安医院眼科门诊就诊或在该院眼科义诊活动中被确诊为白内障的秀洲地区居民(异地户籍除外),提供免费白内障手术。其中,除65%的费用由医保统筹报销外,其余费用全部由新安医院承担。而且,全年365天,符合条件的居民都可进行申请,随时申请随时手术,大限度方便患者。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的意见》中明确表示:对家庭人均年收入在低保标准150%以内、有适应指征并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由政府出资,实施助明、助听、助行康复行动。‘助明’项目的其中一项重要行动即为符合条件的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于是,秀洲区残联与浙江新安国际医院共同开启了‘光明在新安’健康公益行活动。”秀洲区残联康复中心主任陈丽娟告诉记者,新安国际医院为此次活动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支持,陈日红主任不仅技术过硬,而且认真负责,受到了接受手术的患者和家属的肯定和赞扬。
“光明在新安”健康公益行活动启动以来,浙江新安国际医院特组织了以该院眼科主任陈日红为首的专家、护士义诊队伍,联合秀洲区残联的工作人员,多次深入基层,为有视力问题的居民进行视力检测,针对老年人容易出现的眼科疾病,如白内障、青光眼等进行专业检查,并向居民派发宣传资料,普及眼病防治知识,受到了居民的欢迎。
“在义诊过程中,我们发现,相对城市而言,农村的白内障患者特别多,这与自身意识淡薄和当地医疗条件有限有关。很多农村老人认为年纪大了,眼睛有些模糊是正常的,不会太注意,所以沉积的病人越来越多。”陈日红主任告诉记者,这是一个需要关爱的群体,因为自身观念和经济等原因,他们不太会主动寻求帮助,“光明在新安”行动将“光明”送到了他们面前,“救助一个白内障患者,就等于救助一个家庭。”
近5年时间,3000多名白内障患者,见证着“光明在新安”健康公益行活动所有参与人的坚持与坚定。在陈日红主任的办公室,那一面面锦旗上“写满”了患者对陈主任的感激之情,无数经他救治重见光明的患者将他视为自己的亲人一般,大家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提起陈日红主任都无不为他点赞。
“救助一个白内障患者,就等于救助一个家庭”——专访浙江新安国际医院眼科主任陈日红
“我愿意一辈子守护心灵之窗”
新塍镇居民沈阿姨双脚残疾,常年卧床。谁知,祸不单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常年生活在阴暗室内的影响,沈阿姨的眼睛看东西越来越模糊,后几乎完全失明了。在一次下乡义诊中,陈日红主任听说了沈阿姨的情况,与当地残联进行核实沟通后,决定由新安国际医院为沈阿姨进行免费白内障手术。
“普通的白内障手术不到15分钟就能做好,但是沈阿姨的问题就复杂多了。”陈日红回忆说,由于沈阿姨自家没有车,是医院派车将她接过来的,“做手术之前要进行多项检查,其中有几项需要人站立在仪器前,这对沈阿姨来说是不可能的。终,由我们多名医生抬着和扶着她完成了术前检查。”虽然过程“折腾”了点,沈阿姨的手术却很成功,出院后的沈阿姨又可以自己吃饭、看电视了,心里一下子亮堂了。每次提起新安国际医院和陈日红主任,沈阿姨都要竖起大拇指。
“眼睛是心灵之窗,这扇窗被关上了,对人的生活和意志都是巨大的摧残,很多人因此心情抑郁,甚至丧失了生活下去的勇气。”陈日红说,这也是他选择眼科的初衷。眼科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陈日红从广州来到嘉兴市中医院,成为一名年轻的眼科医生。虽然当时的他资历尚浅,但是凭着一股子爱钻研的劲儿,医术很快就受到了患者和同事的肯定。刚过而立之年的他选择加入了浙江新安国际医院。一晃四个春秋,他秉承“视病犹亲”的理念,带领新安眼科走上了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
在陈日红眼中,眼睛是一个小而复杂的器官,眼科疾病种类繁多、手术十分精细和复杂,医生手里一把小小的超声刀,一条细细的线,就能帮助一个失明、病变的眼球恢复光明,这么有挑战的专业十分符合他的个性。陈日红说:“眼科手术大多是微创手术,不像其他手术需要‘大动干戈’,这让我很有探索的欲望,我愿意一辈子守护心灵之窗。”
“每个人都有重获清晰视力的权利”
来到浙江新安国际医院后,陈日红的探索精神更加被激发出来。他不断学习和掌握眼科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理论,熟练掌握了眼科及相关亚专科复杂、疑难、少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眼科手术繁多,多的时候一天要做十几台手术,但是一想到能为众多的眼病患者解除病痛,他就充满了干劲。
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和自身的不断学习,陈日红开始探索更小创口、更高品质的白内障手术,他希望让患者不仅能够重见光明,还能重新拥有更加“年轻”的视力。目前,新安眼科开展的“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后囊膜环形撕除”手术,让很多患者的视力比患病之前还要清晰,更接近“零复发”,解决了白内障术后复发给患者带来的困扰,这在嘉兴也是一项走在前列的探索。
“每个人都有重获清晰视力的权利。”陈日红说,追求科技进步的关键还是要应用在病人身上,提高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身心健康,“后囊膜环形撕除手术”并不特别复杂,但是需要医生有过硬的技术,“我愿意为病人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不断给予他们更好的治疗效果。”
“光明在新安”健康公益行活动开展以来,陈日红的工作更忙了,他将休息时间都用来组织团队下乡义诊,不管严寒酷暑,他总会坚持将每一个前来检查的患者诊断完,甚至对一些因交通不便、身体原因无法前往镇上义诊点的患者,只要陈日红知道了,都要亲自赶到患者家中进行检查。陈日红的敬业精神得到了秀洲区残联和老百姓的普遍赞扬,而病人的信任又化作他继续努力的动力。
“许多白内障患者由于对手术的畏惧,寄希望于药物治疗等保守方式,不少患者要等到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失明后才进行手术治疗,这其实是误区。”陈日红强调,在白内障的发展过程中,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出现很多严重的并发症,如青光眼、葡萄膜炎等,甚至可能引起眼球萎缩。这些眼病往往比白内障更难对付,造成永久性失明的风险更大,“一旦出现各种原因导致的视力模糊、眼睛不适,一定要尽快就医。”
2017年,“光明在新安”健康公益行活动将由秀洲区扩大至嘉兴地区(异地户籍除外)的白内障患者,让“光明”从新安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