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简单单做人,本本分分行医 ——访浙江新安国际医院大外科副主任、肝胆胰外科主任 周俊
作者: 管理员
阅读量:2855
时间:2021-04-22

充满希望的2021已正式进入第二季度,伴随着逐步上升的气温,有些事也在悄然改变,是时候趁着四月收获的季节官宣了。周俊,嘉兴知名肝胆胰外科专家,15年三甲医院病区主任,经验丰富,精力充沛,在一个医生最“好”的年华,勇敢转身走出体制,于46日正式加盟民营医院,担任浙江新安国际医院大外科副主任、肝胆胰外科主任。

 

人生璀璨之年,选择在一个全新的舞台施展其才,他是这么说的:“我坚定相信这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做医生到了我这个年纪,我自问,应该是我最好的状态。我为医的热情依然高涨,我依然愿意投入到我热爱的医学生命里,为患者排忧解难。不论在哪里,干实事做实事都永远是我做每个决定的初心。” 

1619072400720017.jpg 


“医生是不会做厌的”

1992年开启从医生涯的周俊,至今已经有近三十年的从业经验。三十年够久,久到他已从白纸医生成长为主任医师;三十年又很短,短到他依然觉得自己还年轻,激情不减当年。他坚定地告诉我们:“医生是不会做厌的。”

 

但医生这个职业却不是周俊从小到大的理想。高三时的周俊成绩名列前茅,关于他未来的出路有很多。高考前夕,亲爱的外婆因胰腺癌身体状态每况日下,不久就离开了人世。那时的周俊感受到了自己的无能为力,他决定带着对外婆的思念报考北京大学医学院,最后被顺利录取,从此安下心学习,笃定信念,向上进修,一路成长为令患者安心的好医生。“我体验过失去亲人的‘无力感’,所以如果以我的力量可以挽救一部分人的生命,让这个社会少一些伤心,就很有意义。‘治病救人’这个职业就这么简单。”周俊如是说。

 

工作之后的周俊,对医学保持着纯粹的热爱,专注在自己研究的肝胆胰领域,不应酬不喝酒,几乎每天都是家和医院两点一线,简单的生活规律外所有的精力都被拿来提升自己,可以说这是个不折不扣的“实干”家。对他而言,无论是技术还是事务,扎扎实实学,踏踏实实地做,精益求精,好与不好“患者的心都是明镜”。

 

为进一步精进自己,2002—2003年他前往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修,并于2004年考取了浙江大学医学硕士学位。他认为医生的肩上扛的是患者的希望,精湛技术需要建筑在深厚的理论知识基础之上。医学发展速度之快,若无法跟上同时代水平,满足不了患者的需求,对患者而言就是失职的。

 

如今回顾这从医路,周俊本本分分,一步一脚印,走得无愧于心。

 

“这些画面在我脑海里长留不忘”

大多数人的刻板印象里,外科医生是麻木冰冷的。但真实相处下来却发现,有人的心柔软如斯,比如周俊。问及从医这么多年心里装下了哪些印象深刻的事情时,他望着窗外思考了一段时间,然后和我们讲了两个故事,哦不对,准确的说只是两幕画面。

 

刚工作四五年那会儿,周俊还在急诊科轮转。有天一位父亲抱着浑身是血的小女孩发疯似的冲到急诊室,哭着跳着喊医生救命,但因为车祸受伤实在太过严重,小女孩最终还是没能抢救回来。作为家中也有同龄的孩子的父亲,周俊也被绝望和无力感深深击中,二十多年过去,这个画面却一直无比清晰,这个画面也一直鞭策着他,不断精进。“其实医生从来不是全能的,死亡面前我们也会束手无策。那时候那种无力感就会特别强烈。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尽力挽救更多的生命。”

 

周俊的柔软还不止藏在这样的生死别离里。他说起另一幕印象深刻的画面:很多年前,他去ICU查看一位重症病人,正好看到临床一个女人躺在床上干巴巴眨着眼睛,因为气管插管不能说话,她一只手在床边艰难地示意。顺着手的方向看去,是她的丈夫木讷地站在旁边。看着那个女人无法发声却又坚持伸手,周俊忍不住喊出来“你快把手给她!”。那个女人在握住她丈夫的手后整个人都放松了。周俊说:“这个画面好像跟我当医生也没什么关系,但不知道为什么一直在我的脑海里。”

 

没有惊天动地,没有曲折情节,那些无须深思熟虑就自动浮现的画面和他的专业技能相比,甚至有些不值一提。但我想,这大概就是一个医者的悲悯之心,对患者的体察入微,对生命的高阶理解,也是他作为一个医者最动人的地方。

1619072434541350.jpg 


“对待患者要像对待亲人一样”

近三十年行医生涯,精湛的技术和骨子里带有的悲悯情怀,让周俊收获了很多“忠实粉丝”,时常向他咨询健康问题,小到孩子感冒,大到罕见疾病,于周俊而言这是一种幸福的“叨扰”。他说:“我和患者之间是相互忠诚的朋友。”他始终认为,他的成长有患者的一半功劳,“没有患者信任为基础的医生何以长远?”

 

因此,在周俊的行医理念里有很重要的一条,时不时会拿出来与后辈青年医生分享,那就是“对待患者要像对待亲人一样”。无论是沟通、服务还是技术治疗上,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因为肝胆胰外科手术不比其他,它关切到生命内脏系统,患者的每项诉求、每种感受都值得被关怀。

 

尤其在临床上,周俊非常注重患者的体验。“不管是对我自己还是团队,我都要求做到大手术精准时效,真正到位;小手术精细化、美观化,把患者疼痛感尽最大程度的减轻,减少住院时间,减少不必要的引流,以此增加患者对于手术及预后的体验感。”在周俊的眼中,患者至上,手术不是外科医生治疗的唯一手段,一定要患者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从身心关怀患者,“如果病人不能从手术中获益,手术再漂亮再成功也是没有用的”。

 

事实上,正是这种被放于心尖的温暖,周俊才让患者从普通病人“转型”成了他忠诚的朋友。

 

“在哪里当医生都一样”

“无论在哪里当医生,对我们医生而言都是一样的。”周俊说他始终坚持这样的原则:第一,一切做到从患者利益出发,任何治疗方案都会是围绕这个中心点进行。第二:不能过度医疗,守住为医的底线。做医生要堂堂正正,治病救人是唯一的目的。第三,要遵循指南规范手术,鼓励团队学习指南。指南是临床治疗的红绿灯,在指南的指导下,该开刀的才开刀,不该开刀的不要开刀。对于临床医生来说,指南就是指路人,它是临床医生诊疗过程中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必须遵守的行业共识。第四:作为一名外科医生,首先基本功一定要好,如果基本功不牢,所有的努力都将会是空中楼阁;第五:医生跟其他职业不一样,只要工作,就要终生学习。因为实践在变,科学在进步,医生的知识结构、学术观念也要紧跟时代。要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始终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而今,周俊正式加盟浙江新安国际医院,执掌新安肝胆胰外科掌门人之位,是抱定要再干一番事业,是要把自己积累的经验和才干发挥到淋漓尽致,最大化体现一个医者的价值。将新安肝胆胰外科团队打造成梯队完整、临床水平优质的高标准高水平团队,把新安肝胆胰外科做成品牌,让更多患者受益,是他的使命。

 

作为一个有着15年三甲医院病区主任经验的医生,周俊曾将一个星期仅3台手术的7人团队发展成为三个病区一天7台手术连轴转的科室;一手带出过三个正高级、四个副高级主任医师,在团队建设和学科发展上,他拥有发言权。 

 

他说:“无论对医生还是团队而言,都没有捷径可走。秉持正确的行医原则,‘学会沉淀’,团队一心,小医生终能成大医生,团队和医院发展也能走得长远。”

1619072458302409.jpg 

所有值得骄傲的奋斗征程都需要花费时间与精力。而现在,就是这样一位心怀悲悯、技术过硬、团队建设经验如此丰富的人,在他的盛年选择加入新安大家庭,我们有理由相信,新安肝胆胰外科必将更上层楼,让更多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

(文:姚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