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头号“健康杀手”又进入高发季 不只老年人,年轻人也要小心
作者: user
阅读量:110
时间:2024-12-19

入冬以来,天气变冷,早晚温差变大,记者近日走访市区各大医院了解到,脑卒中患者比平日明显增多,老年人的头号“健康杀手”又到了高发季!但是,需要注意的不只是老年人,脑卒中对40岁左右的中青年也是一个很大的隐患。


市民杨先生今年刚满40岁,由于生意繁忙、应酬较多,他的生活不太规律,血压偏高,体型也偏胖。上个月,杨先生早上起床后突然感到眩晕、头痛,很快就意识不清了。家人将他送到医院,他被诊断为出血性脑卒中(俗称脑出血)。医生经过询问后发现,虽然杨先生几年前体检时就被发现血压偏高,但是他仗着自己年轻力壮,而且平日里并无不适,所以并没有进行规范的治疗,最终导致脑出血。


脑卒中俗称“脑中风”,死亡率、致残率、复发率高,是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脑卒中有哪些危险因素?要如何预防和应对?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到底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就是老百姓常说的“中风”,它常被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脑内血管破裂,造成脑出血(出血性中风);

另外一种是脑血管堵塞,造成脑梗死(缺血性中风),会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死亡,导致人体运动、大小便、语言等功能出现障碍,是一种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发病率、高复发率的疾病。

 

“气候变化是诱发脑卒中的重要因素之一,秋冬季节、气候骤变之时是脑卒中的高发时间。这是因为气温降低可使人体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进而导致脑血管破裂或脑血管内血栓形成。”浙江新安国际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朱晓东告诉记者,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脑卒中近年来有年轻化的趋势,30岁至50岁年龄段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需引起高度重视。

 

为什么社会上普遍谈脑卒中而色变呢?“这是因为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和高经济负担这五个特点!”朱晓东说,特别是脑出血,因病情发展迅速,处理稍不及时就可能给患者带来严重且不可逆的危害,致死致残率很高。


 控制血压真的太重要了 


据朱晓东介绍,脑卒中的“高危因素”很多,既有不可控制的年龄、种族、家族史等,也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不良饮食习惯等可控制因素。脑出血和脑梗死的高危因素又有所不同:

 

其中,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所有脑卒中病例的20%~30%,发生的原因主要与高血压有关,少数与脑血管畸形(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脑血管老化(脑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淀粉样变)、抗凝抗栓药物等相关。

 

临床统计表明,脑出血与季节交替有很大关系,冬季是高发季。究其原因,是因为在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脑内穿通动脉上可形成许多微动脉瘤,当温度降低时,人体血管反射性地收缩,造成血压升高,当血压超出微动脉瘤承受范围,其会因压力过大而发生破裂,导致脑出血。

 

“凡是能导致血压骤然升高的因素,均可成为脑出血的直接诱因,如剧烈活动、情绪激动、用力排便、熬夜等。脑出血往往还可以引起继发性脑室出血、脑疝、高热等严重后果,如果出现以上情况,死亡率很高。”朱晓东告诉记者。

 

而脑梗死(即缺血性卒中)占所有脑卒中病例的70%~80%左右,它的高危人群主要有:“三高”人群、颈动脉狭窄、房颤、肥胖、吸烟、大量饮酒、缺乏运动等。


“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也是高血压。当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每增加10mmHg,脑梗死的风险就会增加49%,舒张压每增加5mmHg,脑梗死的风险就会增加46%。”朱晓东表示,将血压控制平稳,可以有效降低脑梗死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颈部动脉夹层是中青年脑卒中的重要原因,冬季是发病高峰季节。”朱晓东表示,动脉夹层的形成包括动脉内膜撕裂和内膜瓣的形成,使得血液在血管层间渗透,引起动脉狭窄甚至完全阻塞管腔,导致缺血性神经系统体征的出现。

 

  颈部按摩、咳嗽、瑜伽、打羽毛球、打网球等均可引起颈部动脉夹层的产生。因此朱晓东建议:市民尽量减少颈部的各种按摩、刮痧等操作,若有需要,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评估或治疗,以防引发颈动脉夹层。若在这些操作后有脑卒中征兆,一定要及时就医,颈动脉夹层只要及时诊断、及时治疗,大部分病人可达到治愈。


 识别脑卒中记住“BEFAST”口诀 



虽然“脑卒中”这三个字让很多人谈之色变,但大家对脑卒中仍存在一定的盲区,不知道脑卒中具体有些什么样的临床表现。朱晓东表示,最简单的就是记住“BEFAST”口诀:


“B”是指平衡(Balance),平衡或协调能力丧失,突然出现行走困难;

“E”是指眼睛(Eyes),突然的视力变化,视物困难,或者一过性黑蒙;

“F”是指面部(Face),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

“A”是指手臂(Arms),手臂突然出现无力感或者麻木感,通常出现在身体一侧;

“S”是指言语(Speech),说话含混、不能理解别人的语言;

“T”是指时间(Time),时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发现以上的任何症状,立即拨打120 急救电话,要把握好最佳治疗时机。

 

脑出血的临床表现,除了上述症状,还比较多出现头痛、呕吐、血压增高、嗜睡、昏迷等。

 

有些脑梗死患者发病前可能会出现预兆,比如出现短暂性的单侧肢体无力或麻木、短暂性的言语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短暂性单眼视力丧失等。

 

对于脑梗死患者,时间就是生命!有研究发现,发生卒中期间,每小时有近1.2亿个脑细胞死亡,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大脑每缺氧1小时,老化程度相当于3.6年!如果患者能够在4.5小时的治疗“黄金时间窗”内到达医院并获得治疗,那么生命得到挽救的可能性就越高,预后越好。

 

目前脑梗死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溶栓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等。值得注意的是,脑卒中发生1小时内和3小时内的溶栓效果也是差异很大的,所以,一旦发现有脑卒中的症状,越快送医治疗效果越好,留下后遗症的概率也下降不少。

 

控制脑卒中的高危因素是预防卒中发生的关键。一入秋冬,慢病患者除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外,在用药方面也需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相应调整。朱晓东提醒:“为了预防中风的发生,老年人应该严格遵照医嘱服药,将血压长期保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戒烟;减少饮酒;保持心情舒畅,不过分激动;注意保持生活规律;合理运动,运动的强度和时间要合理分配,运动量不宜太大;平衡饮食,减少日常摄入的盐分;加强保暖避免感冒。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年轻人也有可能患卒中,如果年轻人出现上述相关症状,也需及时就医治疗,避免延误治疗。”

微信截图_2024121910451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