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洲区新安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正式运行,为脊髓损伤者重燃人生希望
作者: user
阅读量:326
时间:2024-10-22

10月14日,一个普普通通的周一上班日,但对于秀洲区的脊髓损伤者患者而言,这是充满希望的一天。

640 (1).jpg

当天上午,秀洲区新安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正式运行,迎来第一期生活重建培训开班仪式,并被授予“浙江省市级脊髓损伤自助互助基地”。嘉兴市秀洲区残疾人联合会党组成员、副理事长杨永忠和浙江新安国际医院副院长殳儆共同为基地揭牌,秀洲区残联组宣康复部主任朱沄、浙江新安医院医教部副主任王炜、重症医学科主任鲍小强、重症康复科主任赵辉、骨科副主任王凌斌等,秀洲区各镇、街道残联专职委员与首批脊髓损伤者学员及家属,一同见证秀洲区残疾人康复事业中的又一重要时刻。

图二.jpg

脊髓损伤是一种极为严重的身体创伤,通常会造成损伤部位以下肢体的严重功能受限。在伤后,脊髓损伤者的身体和心理都会遭受巨大打击,不敢面对家庭,无法适应社会,甚至不愿与人沟通。当前,社会的焦点多集中在治疗与康复阶段。但对患者来说,打开心扉、重建生活仍是一个漫长且艰巨的过程,这既需要患者自身坚持不懈地努力,也离不开家庭、社会等外部环境的全力支持。

秀洲区新安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的运行,就旨在为这类患者重建功能,重拾信心,融入社会。14日-17日,9名脊髓损伤者作为首期生活重建培训班学员,接受为期4天的脊髓损伤基础知识、脊髓损伤并发症预防、自理能力训练、相关专业辅具的应用训练、心理辅导等系统康复课程。殳儆副院长表示:“此次与秀洲区残联共同成立‘秀洲区新安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是希望它作为一个专业的康复平台,通过专业康复训练、心理辅导、生活重建指导等,帮助病友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重建对社会的适应性。”

图三.JPG

杨永忠副理事长对浙江新安国际医院在关爱肢残朋友工作上的努力给予了肯定,并表示:“秀洲区新安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的运行是秀洲区残疾人康复事业的一件大事,是为脊髓损伤者搭建一个自助互助、共同康复的平台。通过新安国际医院相关领域医学专家的集中授课与训练演示,增添及强化与生活相关的康复项目,帮助伤者缩短适应的周期,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建立新的社会行为方式。”“后续,残联也会同新安国际医院一起不断完善康复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为脊髓损伤者提供更加专业、全面的康复服务。”朱沄主任补充道。

图四.JPG

图五.JPG

学员之一的老顾一完成上午的康复治疗,就在家人的陪同下匆匆赶到培训现场。半年前,老顾因为意外导致脊椎损伤、四肢功能受限,从能跑能跳的健康人一下子变成瘫在床上、动都动不了的病人,他心里难以接受。康复初期老顾的脾气变得十分暴躁,抵抗医务人员的康复帮助,直到通过床边被动训练、高压氧等康复手段,一点点重拾起身体功能,他才慢慢放下心结,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后期的康复中。半年时间,从只能卧床状态恢复到可以自己吃饭、刷牙、能短距离自主行走30米,老顾对未来的康复充满信心。这次生活重建培训班的开设,将能帮助他更好地进行各种生活训练、自理能力训练、体能训练,并做好下一步家庭康复的知识储备和心理建设。

图六.JPG

图7.jpg

浙江新安国际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鲍小强将“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的工作,形容为完善“从医院到家庭的中间阶段”,“我们建立了专门的微信群、定期开展康复后期培训,为脊髓损伤者及家庭提供‘分层服务’,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系统性的康复治疗,帮助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

据悉,4天的培训课程结束后,学员们还会填写一份调查问卷。秀洲区新安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会根据首期学员们的反馈调整后期的相应课程,同时也会寻找更合适的服务方式,为更多的脊髓损伤者提供服务,使他们在这里收获希望与力量,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的挑战,让这个“市级脊髓损伤者自助互助基地”更好地发挥作用,尽可能全方位地服务脊髓损伤群体。

作为承担秀洲区医疗救治与服务的一家大型综合性医院,浙江新安国际医院一直以来非常重视社会公益事业。去年5月,医院就已与秀洲区残疾人联合会共同设立“秀洲区残疾人康复中心新安分中心”,让有需要的患者就近享受到更便捷、更优质的康复服务。日后,新安国际医院也将持续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充分发挥医院重症医学与重症康复科的独特优势,带领更多的脊髓伤友,走出家门,融入社会,从“心”站起,走向美好的新生活。

图八.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