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奶奶(化名)是个幸福的人。今年她已经102岁,儿女孝顺,身体一向硬朗,少有病痛。不过前段时间突发心梗让家里人担心了不少。
来院之前,黄奶奶已经持续胸闷气短心慌五天了。据她描述,病发的前两天胸闷得最严重,之后几天症状有所缓解,但始终没好透彻才想着来医院检查看看。
经心电图及相关检查,她被确诊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这意味着黄奶奶心脏的右冠血管突发闭塞、心肌缺血坏死,再加上本就已严重狭窄的前降支和早就完全闭塞的回旋支,因而心脏供血严重不足,心跳、血压均不稳。共同会诊的ICU团队立即给黄奶奶给予升压、补液处理。
心血管内科主任周茂生问家属前几天为何没有来,原来是老人家觉得自己活了一百多岁了,小病小痛不是事儿,也不想给孩子们添麻烦小辈。没想到这一次这么多天了还好不了,实在熬不住了才听劝来医院看看,一检查才知道事情这么严重。
短期内二次心梗,治疗陷入难局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病情凶险、死亡率高,是导致中老年人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当高龄老人遭遇急性心梗时,凶险更是不言而喻,合并症多、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因素会使救治难度和风险上升不少。
入院之初,考虑到黄奶奶已经102岁高龄,并且症状有所缓解,心跳、血压经过用药后维持稳定,家属和医生商量后,决定慎重起见,选择了药物保守治疗。
11天里,黄奶奶的病情逐渐好转,整个人都开心了许多,家属的心也跟着放宽了些,大家都以为这场“意外”会顺利画下句号。
但第12天,胸闷的“阴云”再次笼罩在医护人员和家属心里——黄奶奶心梗二次发作了。血压降到只有70,心率不稳,肌酐蛋白升高,救治团队紧急将其转至重症医学科(ICU)升压补液,维持生命体征。但用了升压药,血压心率也总维持不住,即便升压药药量越来越大,情况依然不容乐观。
下一步黄奶奶该如何挺过这一关?
病情的骤然变化打碎了大家的期待。心血管内科、重症ICU第一时间对黄奶奶的身体功能做出整体评估,商讨治疗方案:如果继续保守治疗,可能面临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血压难以维持,有生命危险,随时危及生命。当下,尽管有“高龄、难度大、风险高”等现实因素,但手术无疑是此时最好的治疗方法。
这是个艰难的选择。一方面家属不愿看到黄奶奶遭受反复心梗的折磨,另一方面又怕老人那么大年纪承受不住手术的风险。但对于一个百岁老人来说,生活的质量或许比生命的长度更有意义。经过商议后,家属最终选择了搏一把——急诊介入手术治疗。
时间就是生命。心血管内科、重症ICU、麻醉科等迅速集结,针对百岁老人手术的三大难题:一是老人各个器官功能差,无法耐受长时间手术;二是血管的弯曲度和动脉硬化程度会相对严重,术中导丝进入血管难度很大;三是身体的免疫力差容易并发感染,团队制定了详细的手术策略、应急预案及术后护理方案,最大限度地确保手术安全。
老人的心脏就如同年代久远的“古董”。术中,正如术前所料,黄奶奶的血管钙化、弯曲严重,导管到位很困难。
经过努力,心血管内科主任周茂生凭借娴熟的手术技巧,谨慎操作,小心翼翼地在闭塞的血管中一点点往深处探寻,顺利开通了完全闭塞的右冠动脉,并置入支架。心脏血流慢慢恢复,黄奶奶的血压也随着稳住了。这一消息,让手术室外家属悬着的心落了地。
术后,黄奶奶被送往重症ICU监护,医护人员动态、严密地观察黄奶奶病情及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的抗栓、抗心律失常、稳定血压等治疗,黄奶奶术后情况稳定,已于近期出院。
冬季心梗高发季,老年人尤其要注意
日前,气温已进入冬季。周茂生主任提醒:“冬季是心梗疾病的高发季节,老年人如果患有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要尤其注意。”
他建议,
1、冬季老年人要注意保暖,尽量在温暖的室内进行活动;
2、要定期进行心血管系统体检;
3、要按时服药,尤其是需要长期服药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切不可自行停药;
4、如遇身体不适及时就医,大部分心肌梗塞是有预兆的,如出现胸痛、心前区疼痛、牙疼、头疼、后背疼痛、肩膀疼痛、上腹疼痛、胸闷憋气大汗等症状,需要马上就诊,以免发生意外。
此外,老人也不要因为怕麻烦小辈而强忍身体不适不说,病情拖不得;家中小辈也一定要关注老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精神状态,给予更多关心。